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9〕35号)
各普通本科高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湖南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定期专题研究,书记校长要亲自抓本科教育工作。要把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组织开展新时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思想大讨论,结合本校实际,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把高水平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积极协调和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省教育厅将调整经费支出结构,把高水平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各高校要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投入优先机制,做到教师优先引进,经费优先投入,资源优先配置,推动各种资源向本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形成领导关心教学、教师热爱教学、学生努力学习、资源保障教学、机制体制服务教学的良好格局,力争到2022年,学校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本科实验经费超过全国同类高校平均水平,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达到合格标准。全省每年评选一批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年度校长项目,引导和鼓励高校结合各自实际,突出优势特色,大力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形成“三全育人”长效机制,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引领作用、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立项一批课程思政研究课题,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基本制度,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进一步改革学校职称评审制度,将本科教学工作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申报条件,扩大单列教学类岗位职称评审数量。强化教育教学业绩考核,把教学业绩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对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人员,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保证合理的工资水平。加强建设并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重点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鼓励学校建立初任教师助教制度和授课资格认定制度。因校制宜,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建立以课程、课程组或专业为单位的教研室或教学团队,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实施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支持计划,每年从普通本科院校中遴选支持一批芙蓉教学名师。立项建设一批省级教学团队。创造条件推动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交流锻炼。鼓励高校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
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校要敏锐把握行业产业发展新动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基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编制新一轮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要积极应对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合理调整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求,进一步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推动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构建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实施体系,2019—2021年,力争入选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5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五、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健全课程质量标准,实行新开课准入制,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课程质量评估。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立项建设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省级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金课”。推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其他优质课程学生跨校选修,逐步形成高校间学分互认与转换合作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认真做好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鼓励和支持专业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编写教材,提高教材建设质量。加强教材研究,丰富教材呈现形式,遴选一批省级精品教材。
六、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手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学习革命。改造传统教室,建设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激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因课制宜选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办好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和信息化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七、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坚持从严治校,依法依规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规范高校本科教学秩序。完善学分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职业资格与能力考试等获取学分。鼓励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品德提升、学业进步、人生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完善过程考核办法,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狠抓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开展诚信教育,以考风促学风。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学业监测、学业预警和退学机制,坚决取消“清考”制度,严把毕业生出口关。
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训练、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改革。建设一批指导性强、受益面广的创新创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持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发挥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建设一批体现新时代要求、开放共享的专业类校内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孵化示范基地,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重要载体与平台。发挥“互联网+”大赛和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引领推动作用,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推行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大学生用与其修读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成果申请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允许学生休学创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
九、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支持省内高校建立大学联盟,推动高校深度合作。用好省部共建、省市共建机制,进一步做好我省本科高校对口支援工作。鼓励高校主动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与社会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的教研一体、产学融合的“产学研”培养模式。规范实习教学安排,科学制订实习方案,加强实习组织保障。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并认定一批省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示范平台(基地)。继续实施顶岗实习制度。深化科教结合,推动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支持中外高校互派教师、互换学生、互认学分、互授联授学位。围绕国家和省内急需的交叉前沿学科、薄弱空白学科等领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推动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推荐学生到国际组织、企业任职、实习。完善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十、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激发高等学校追求卓越,将质量文化内化为高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形成覆盖全省高等教育全流程、全领域的质量监测网络。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推动以评教为主向评教评学相结合转变,加强对评估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将评估结果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公开。规范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开展本科专业评估。推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强化评估结果的应用,建立评估结果公示和约谈、整改复查、持续改进机制。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建立厅党组定期研究本科教育制度,规划部署、推进实施、协调落实、监督管理全省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作。为认真落实高校本科教育主体责任,省教育厅将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作列为高校“一把手”工程,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调研,推动高校领导班子加大精力投入本科教育。各高校要将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工作列为相应部门、院(系) “一把手”工程,层层压实领导主体责任,确保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达到预期成效。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开展典型交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湖南省教育厅
2019年8月16日
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9年8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