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良:以美育人,美美与共
踏入小隔间,忽闻淡淡木香。进门右手边的墙壁上挂着一扇雕花木窗,墙边地上随意又有序地摆放着各式的画,角落里木雕、瓷器摆满了桌柜。走进屋子忍不住参观起来,心里惊叹这屋子主人的用心,心也不自觉地静了下来。
这不是画室,也不是文创店,而是美术学院刘文良副教授的“办公室”。刘文良介绍道:“这原本是个杂物间,学院不需要了,我就收拾收拾当作办公室了,也常在这画会儿画。”至于屋子中每个角落都有巧思的摆件,他也只是自嘲道:“我就是个捡破烂的。”摆件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是他低价买来的,有的甚至是他在路边捡的。不过他不在乎,觉得这样也挺好。
这间小屋,用刘文良的话来说,是他“画画”的地方。
落笔忆故乡
“画画只是源自我对记忆深处的一个回忆。”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也遮挡不住刘文良闪闪发光的履历。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岳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水彩学会理事,一直从事水彩画创作研究。多幅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并获奖,多件作品被各级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家收藏:
2010年“湖南省艺术年展金奖”;2014年和2017年均获得“庐山国际水彩写生展”一等奖;2015年获得“湖南省第十二届高校师生美术设计作品展”一等奖;“大卫国际水彩大奖赛优秀奖”等等。2004年,水彩作品《乡村随笔》被北京德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收藏;2009年,水彩作品《乡村表情》被中国水彩画艺术研究中心收藏;2011年,作品《生命的姿态》被苏州美术馆收藏……
刘文良绘画作品
当被问起绘画灵感来源于哪里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根自于我生活过的土地。”
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儿时生活在农村,尽管条件艰苦,他也乐在其中。在那个年代,小孩子上学,一个老师要教好几门课程。每到农忙时节,老师家中需要耕种与教学冲突的时候,小孩子们自然就多了许多消遣娱乐时间。“那个时候,看到樱桃花开了,我们就记下位置,等快熟透时,我们就成群结伴地去山上吃樱桃。太成熟的东西容易醉人,吃着吃着,也就醉了。等到半夜,自己看着月亮下来,慢慢地溜下山,然后走到村口看到父母正在等待,焦急地呼喊我。” 除此之外,和小伙伴们摸鱼、捉蛇、摘野果,他也忙得不亦乐乎。“小时候玩得多了”,可能他绘画的灵气也来源于此,来自快乐的童年,来自他生长的家乡,来自记忆深处在湘西土地上的生活体验。
当今时代发展迅速,但身边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美留在原地。刘文良说:“现在大家都拼命地往外头走,追求国际,追赶潮流,但我只想追寻自己内心的安宁。”他在这个前进大潮中退回去,选择自己熟悉的人、事、符号……选择去向内求,向自己的内心求,向湘西的土地求,求得一份艺术独特的意义与美感,求得一份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如刘文良画笔下极具特色的湘西老屋,创作独特性不改,深深藏匿着他对湘西土地难以割舍的感情。
成画在个人
“画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一定要去感受。”
在刘文良心中,画画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也都有独立的自我。“画画重要的不是呈现,而是创造。画画是有意识的,我们可以创造、流露、倾诉。”他把画画当作随笔感受,使每一幅画都可以与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灵魂相契合。正因为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坚守着这样的原则,刘文良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描绘每一幅画卷。
课堂教学中,刘文良详细指导学生的绘画技巧
一次去水彩大家黄铁山工作室学习时,其他人围着讨论色彩、笔法,刘文良却只注意到柱子上贴着的一封信,其中的一句话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完美不是至美。对于这句话,他有自己的思考。任何事物,太过于求全,反而会被自然束缚住,那么你就永远无法做自然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仅仅是像和真实抽离出来的作品是缺乏灵魂的。
在艺术方面,刘文良从没停下过探索的脚步。从前,他也是写实派。在见得更多、感悟更多后,他慢慢发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小路。写心像,从内心出发,再去拥有自己的创造,画作才会拥有自己的辨识度和标识度。在他看来,艺术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可预知的。同样,人生也是如此,一旦被告知结果,就很少有人能够满怀激情加油奋进了。
从艺术到人生,刘文良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根。他希望作品能够把湘西文化、湘西样式、湘西精神传达出去。“就这样安安静静地一直画下去也很好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在众多画家的追逐中退下来,画画湖南,画画湘西,专注于此,然后在他们说起湖南水彩的时候,能够想到‘湘西有个刘文良,画得还不错’,这就足够了。”这便是刘文良的追求。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他一直坚持着把自己生长的根、民族的魂在水墨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无兰室亦馨
刘文良不仅是一名美术工作者,还是一名党员教师,毕业后留校便一直在教育岗位辛勤工作,兢兢业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在培养人才上成果丰硕,曾担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教工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优秀辅导员”、“学风建设优秀指导老师”、“先进工作者”……他收获了无数的荣誉称号。
刘文良与学生们亲切交流,共同探讨绘画作品
担任过近十年的辅导员的刘文良,跟学生的关系一向很好,和学生们走得很近。在他眼中,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他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所以他从来不会以自己的方式否定学生的发展。“我尊重我的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未来,都是发散性的”。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尊重”二字尤为重要,要与学生处在同等地位,教与学相辅相成。他拒绝循规蹈矩的教育,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去勇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携手去寻找答案。刘文良不仅把师生间的尊重看得重,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也是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美德。“要有尊严。不要湮没自己,也不要湮没别人,”他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一颗名为“尊重”的种子。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上,刘文良时刻不忘学习,从不自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但他知道,不是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比起专业知识的灌输,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对待知识拥有坚持不懈的钻研态度,毕竟这才是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最为宝贵的财富。”刘文良说。
屋里的木香一直在弥漫,刘文良一一介绍着桌上的摆件:陶、匾、木雕、瓷瓶……他说这是一种文化的美,艺术的美。
一块木牌斜靠在刘文良的书桌旁,上面用行书写着“有竹人不俗”,看着也有许多年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