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奖的凝炼与申报
主题:教学成果奖的凝炼与申报
精彩观点:
1. 把对申报教学成果奖的热切关注牢固地建立在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
———湖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唐利斌
2. 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几点意见:处理好工作与材料的关系、把握改革过程的难点和重点、问题针对性强、逻辑线索清晰、材料不要求全。
——湖南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徐小立
推荐阅读:
▲《把对申报教学成果奖的热切关注牢固地建立在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
高校对教学成果奖都很看重,老师们都很关心成果奖的申报,都希望能多拿奖,特别是拿高等次的奖。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都认同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这项工作实施这么多年来,也出现了一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偏向。每一项具体的教学成果,从本质上来看,他就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在某一方面具体的经验总结。因此,能否获奖,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创新,有没有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当然,材料的总结和凝炼,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这么说,改革的基础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再怎么堆砌材料,也难以获奖;但基础工作即便做得再好,如果总结提炼不够,同样不能获得好的奖项。只有在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把项目总结好、提炼好,把支撑材料完善好,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奖项。因此,关注教学成果奖,首先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把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工作抓好,同时,把奖励办法全面透彻地理解好,在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在总结的过程中完善改革,就自然会水到渠成,形成有推广应用价值的高水平成果。
一、教学成果是什么?
我们现在开展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活动的政策法律依据是:1994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1号》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该条例共16条,其中第2条明确表述:教学成果奖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简言之,教学成果奖,就是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案,包括工作方案和改革方案。但这样的具体方案必须具有以下的特性:一是科学性,能够准确地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二是创新性,内容、方法上都要创新。三是实用性,要能适应实际需要,能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四是实效性,即通过方案的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五是示范性,奖励条例对此没有专门强调,但实际评奖中项目有没有推广应用价值是特别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案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的实践中随时都要接触到的,是与工作密不可分的,我们完成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工作都会有一个方案,因此绝不需要、也不允许脱离实际刻意去编造一个专门用来获奖的东西!
二、国家奖励教学成果为什么?
国务院专门出台条例奖励教学成果奖,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教学成果奖是与科研成果奖并行的政府奖励项目,也是目前反复清理精简项目后保留下来的极少的奖励项目之一。为什么要这么做?条例的第一条表述得非常简单: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关系学生成长成才、关系事业健康发展、关系民族的未来和振兴,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必然会不断的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奉献的过程。奖励教学成果奖就是为了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推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改革实践,总结有益经验,示范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申报教学成果奖,必须准确了解和把握国家设奖的政策导向,关注并重视每一届教学成果奖的变化和差异,从而提高项目推荐的针对性。
三、教学成果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的阶段重点工作来提炼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但每一个阶段必然有其工作的重点。当前阶段高校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是提高质量,因此工作的重点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好那些在全局上、关键环节上影响质量提升的矛盾和问题。这是当前工作的着力点,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最能够见成效、出成果的重点领域。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获得重大教学成果,必须致力于解决我们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紧密结合我们学校自身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来组织、来总结、来提炼。脱离工作实际和学校实际凭空去设计一个高大上的项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就学校目前的情况而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有不少。我这里简要地就几个主要方面做一些分析:
1.进一步理清办学目标定位。去年以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甚至是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地方高校只要向职业教育转型,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还有一种观点则对地方本科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提出了明确的质疑。其实,转型发展是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项事业目前面临的共同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整个高等教育面临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型的现实课题。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质量30条早已提出了明确要求。转型绝不是简单地向职业教育转向,从广义上看,高等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阐述:无论是新建本科院校还是其他高校,都面临着转向质量提升、内涵发展新阶段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大幅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水平。他特别强调,各地要准确理解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内涵,着力把握好“四个转到”的转型方向,也就是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他强调: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变、在专业设置上调、在师资配置上动、在教学管理机制上改,真正通过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和评估评价,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实现实质意义上的转型。办学目标定位既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又关乎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更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发展思路,这是管总的问题,是每一个教职员工必须准确把握和自觉实践的现实课题。如果偏离了方向,那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我们湖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为主体、办本科历史并不太长的省属高校,53个本科专业,覆盖七大学科门类,经济学1个,法学2个,教育学2个,文学7个,理学5个,工学22个,管理学7个,艺术学7个。理工专业占50.9%,超过一半。学校升本以来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校园建设还是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已顺利地取得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尤其是最近两届在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的评审中都有突出的表现。学校取得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和精心谋划,得益于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千帆竞发的高等教育竞争形势,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因为在上一轮以规模扩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整个湖南的高等教育都是靠勒紧腰带苦干甚至是负债发展追上来的……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拼的是一股干劲、狠劲,现在向质量和特色为主要任务的内涵式发展转型,没有先进的理念、没有良好的设施条件、没有个性化的发展思路、没有精细化的管理就无法适应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特色”二字做文章,从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到考试评价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我们学校独特的设计、独特的措施、独特的做法,尤其要注重将我们学校办学积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传承融入人才培养的血脉之中,这是我们真正的优势和特色。工作有独到之处,成果总结才会有特色、有突破。理清办学定位并把它化为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努力方向,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学校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2.专业建设与改革。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体现学校办学质量和特色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和改革首先要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都要体现差异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等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适应的地方,亟待改进。
3.课程设计与优化。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课程设计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太多,专业课所占比重不足。不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就会连基本的规格标准都难以达到。
4.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要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必须首先使我们的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对接职业与岗位的最新需求,要拓宽思路与行业企业共建课程,适应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开放课程,如“慕课”等。
5.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超大班额的课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推进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是重点、难点、关键点。
6.实践教学改革。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如何解决好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师资本身缺乏行业和职业背景、实验训练不够、实习放羊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大力推进改革。
7.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构建。这是转型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校企合作一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广开渠道;二要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互利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三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共建共享。
8.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类卓越计划、教改实验班、订单定向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验,积极探索有利于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
9.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手段方式单一,标准执行不严,一张卷子、一次考试就简单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了结论,这样的现象还很普遍。评价的指挥棒软弱无力,对教风、学风的导向作用就发挥不好。这方面改革的步子亟待加快、加大。等等这些方面的改革实践,都是形成重大教学成果的广阔领域和空间。
四、总结提炼成果材料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一个再好的改革方案,即使得到了顺利实施,但如果总结提炼不够,也会功亏一篑!成果评审主要是由评审专家集中起来审材料、评材料。2013年,为保证专家评审时的客观公正,省里还专门搞了一个量化打分的指标体系。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能否获奖的关键因素取决于申报总结的质量高不高,相关材料是否完善。因此,重视材料的总结提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要明确一个目标: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成果材料必须十分明确的一点,是项目研究和具体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方案与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必然的且清晰的逻辑关系。
二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条是理论研究的主线,即在反映教育教学规律方面,要进行与项目相关的具体研究,为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一条是改革实践的主线,即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两条主线,是相互并行、互为印证的。如果只有理论研究,形成的只可能是科研成果,但不符合教学成果的要求;如果只有实践探索,形成的只能算是工作经验总结,与教学成果的要求也不相符。
三要瞄准三个等次:省级教学成果奖共设计了一、二、三等奖三个等次(国家的是特等、一等、二等三个等次),不同等次有不同的要求,等次越高要求也越高。一等奖:省内首创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二等奖: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重要贡献。三等奖:取得比较显著成效。申报者对自己的项目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符合哪一等就按哪一等的要求准备材料,否则,拔高申报可能会导致总结材料中出现明显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给人以虚报浮夸和不真实的印象。
四要区分四种类型:以往每届的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都对教学成果做了简单的分类。一类是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果;一类是教学建设方面的成果;一类是高职实践教学方面的成果;一类是已有成果的应用再产生的成果。这个类别划分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但我们在写总结材料时还是要引起注意,不同类型的侧重面不一样,材料组织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五要厘清五大要件:成果报告不可或缺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1)背景分析:也即问题的提出——为什么做?任何一个项目,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必要性必须是清晰的、明确的,也就是必须弄清楚项目提出的教育教学方案是针对什么问题来设计的。
2)目标及思路: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
首先要明确目标——即理论研究达到什么目标?工作实践要达到什么目标?然后是围绕目标提出具体的思路,从哪些方面去做?
3)主要内容:是怎么做的?具体的措施、途径、方法,做了哪些工作,特别是有哪些创造性的工作?
4)主要成果:做成了什么?
理论上有哪些成果(论文、专著……)?实践探索有哪些成效?如创新了一个什么模式,那你的模式是什么样的?要精炼表述。如构建了一个什么新的体系,那你的体系有哪些新的特征?也要清晰描述。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应有具体的事实依据作支撑。
5)应用效果及推广:即是指教育教学方案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检验,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一点,在很多申报材料中没有得到突出强调,普通存在“虚”和“偏”的问题。
一是“虚”的方面:以自我评价代替客观事实。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主动收集相关方面的评价材料,更没有自觉地开展一些宣传推介,对项目成效在总结时缺乏具体素材,只好自说自话。
二是“偏”的方面:以典型个案代替一般和全部。如讲到人才培养质量,往往所举例证就是学生获奖、考研等等,没有客观数据可以支撑面上全部学生都得到了什么样的提高。而这些恰恰是教学成果奖最为关注的地方。
应用效果必须写真、写实、写全面。在什么样的范围得到了推广应用也一定要有客观证据。创新点则要从“突破”和“发展”这两个维度上作文章。总之,成果报告必须在时间进程上、在与教育教学规律的对应上,形成一条严谨的逻辑线索:想做什么?——该做什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有什么反响?
6、注意六个环节:
1)选题要恰当。选题要避免过大、过空、重复雷同,要紧扣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从行业、地域等方面找自己独特的视角;要与主持人的岗位身份相吻合(一个普通教师作课程改革肯定没问题,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很困难),还要注意尽量与立项研究的省级课题相对应。要小题大做、实题真做,成果名称要精炼,要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不要晦涩难懂。
2)文本要规范。要严格按规定要求填写申报材料。文本材料要准确,不能前后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材料打印装订要简洁规范,不要搞过度包装。
3)总结成效要客观。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让他人为你说话。
4)支撑材料要精炼。要合理安排,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尤其不要搞成一锅大杂烩。
5)创新点要高度凝练。不要贪多求全,要高度凝练自己的特点。
6)相关细节要重视:
①实践检验2年以上;
②申报人须连续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3年以上(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辅助);
③每项成果完成单位不超过3个;
④每项成果主要完成人不超过5个(不能凑数、搭便车);
⑤个人作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成果不超过2项。
这些细节问题,每届的文件可能都会有一些小的调整,要以当年下发的文件为准。
五、三点建议
1.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认真组织开展好校级教学成果的奖励工作。校级项目是基础,是练兵的平台。要形成氛围,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成果申报的积极性。
2.学校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项目。教学成果奖的基础在建设、在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建设和改革项目都能自然形成为教学成果,这就需要学校做好统筹规划,早谋划、早介入、早设计,包括对项目的学科分布、主持人的身份构成都要做出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同学科的项目太集中会导致自相残杀,校领导牵头项目太多会直接被淘汰。
3.每一个项目都要精心做好具体设计,全过程精心培育。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有目标、有措施、有总结、有具体可量化、固化的成果。同时要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
▲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几点意见
一、处理好工作与材料的关系。不可否认,申报材料的总结和凝炼到位是申报的关键,但关系申报成功最核心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扎实开展和实际成效。把基础工作扎实做好,把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好,项目总结才有话可说,项目成果才有价值可谈。有理论,有实践,才有根基,才有发展。
二、把握住改革过程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申报材料要有价值就必须抓重点或者说是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教学工作包罗万象,但其目的和任务只有一条,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工作的重点也就是要在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上入手去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没有把握住重点的申报只会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项目。
三、要有针对性,目标明确。抓准重点工作后,在材料的撰写中要将特点、亮点突出出来,要把最有特色的做法、制度、措施等说清、说透,把最有特点的经验挖掘出来,把最主要的成效展现出来。标题拟定十分重要,要在表述清楚的同时展现出亮点,一下就把关注力吸引住。
四、材料不要求全。材料的好坏不在字数多少或支撑材料的厚薄,材料总结时也不要去追求面面俱到,重点在于逻辑线索要清晰明了,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材料每个部分要有相关性,不能只是简单的文字堆砌。
▲湖南理工学院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地方院校机械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主要完成人:韦成龙 张力军 张万奎 刘振球 丁跃浇 赵 稳 安伟科